关于商场健康检测小便池的争议热议
近期,商场内的“健康检测小便池”备受关注,其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检测准确性、隐私保护、资质合规性等方面。对于这一新型检测设备,公众提出了以下主要质疑:
一、检测准确性引发质疑
多次实际测试表明,该设备的检测结果存在不稳定现象。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对非尿液样本,如纯净水、咖啡、汽水等,也能生成检测报告。例如,纯净水被误报为含有亚硝酸盐和尿钙异常,而咖啡样本则提示葡萄糖偏高。更令人困惑的是,同一尿液样本在不同设备中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运营方坦言,设备无法区分尿液与其他液体,仅能对液体成分进行试纸检测。
二、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备受关注
用户需通过扫码支付并绑定微信才能获取报告,这一过程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公众还担忧设备是否配备摄像头。尽管运营方一再否认,但这一疑虑仍然存在。
三、资质与医疗合规性问题突出
该设备明确标注为“非医疗器械”,其检测结果仅供健康参考。在宣传中常提及“与三甲医院联合研发”,这容易使消费者误将其与专业医疗检测混淆。部分设备宣传的“准确度90%以上”缺乏权威机构的认证。甚至在上海黄浦区,监管部门已认定其涉嫌违规医疗检测,并封存、拆除了相关设备。
四、卫生条件与检测环境令人担忧
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试纸的检测结果,如尿液残留或交叉污染等问题。尽管运营方声称采用“自动清洗技术”,但消费者对采样口的清洁度仍心存疑虑。
针对以上问题,上海、成都等地已对相关设备展开调查,部分商场也主动解除合作并停用设备。医学专家强调,此类设备的检测结果绝对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检测,并建议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尿检。
对于这一新兴的健康检测方式,公众应保持理性态度,审慎对待其检测结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监管,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公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