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经历介绍:孙女士的遭遇与假公司的警示
武汉的孙女士在2022年4月经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名为“武汉市桔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巡查共享单车摆放情况。入职过程中,她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这份合同的公司名称与实际的公章名称存在出入,合同中显示的是“滴滴青桔武汉桔动有限公司”,而公章则是“武汉市桔动有限公司”。这一细节当时并未引起孙女士的警觉。
到了5月底,当孙女士没有收到工资时,她开始联系青桔电单车平台。令她震惊的是,她得知自己所入职的公司竟然是假冒的。真正的关联公司为“武汉桔动科技有限公司”,其名称中并没有“市”字,并且该公司并未授权该地区巡查工作。这一消息不仅让孙女士的工资问题悬而未决,更让她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据了解,这家假公司的负责人还以“运营补贴”等名义向员工借款。孙女士的同事周先生就被借走了3万余元及一部价值5300元的手机,还被诱导使用了京东白条等其他借贷方式。这一切使得这些无辜的员工不仅失去了工作,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面对这样的假公司,我们该如何防范呢?我们需要核查工商信息。使用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查询公司全称、注册信息,确保名称与公章完全一致。一字之差可能就是假冒公司。核实合同细节,注意合同中公司名称、公章是否与招聘信息一致,避免签订无效合同。入职前到办公地点实地查看,并通过官网、客服等渠道确认招聘真实性。对于要求垫付资金、借款或诱导借贷的公司要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目前,涉事员工已报警,当地警方正积极介入调查此事。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彻底查清事实真相,为孙女士及同事们讨回公道,并严厉打击这类假公司的存在,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保持警惕,谨慎选择公司,避免落入类似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