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3月的深圳暴雨之中,东航的一班航班因为天气的不可抗力因素延误了超过十三个小时之后被取消。此情此景之下,一些旅客因为长时间的延误和无法预期的变动情绪崩溃,甚至跪地请求起飞。东航迅速回应,明确表示航班取消是因为华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并且已经按照既定流程妥善处理了此次事件,同时强调公司的首要任务是飞行安全。
这场暴雨,如同猛兽般席卷深圳,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甚至取消。对于这次延误的处理,旅客中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一些旅客不解为何航班要延误长达13小时后才通知取消,他们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们希望航空公司能提前通知,以便他们能及时调整行程。东航并未直接回应这些质疑,但相关讨论中指出了天气突变的不可预测性和调度困难的现实。
此次事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航空安全与旅客诉求的冲突。东航坚决表示,在强对流天气下,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他们不会冒险起飞。旅客因个人紧急事务产生的焦虑情绪在此情境下被放大,甚至引发了极端的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旅客认为,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航空公司应提高预警通知和后续服务的效率,而不应仅仅被动等待天气好转。
舆论对此次事件反应不一。有些网友理解并接受这是天气的不可抗力,强调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建议有急事的旅客可以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如高铁作为替代方案。也有网友批评了旅客的下跪行为,认为这是一种利用舆论施压的做法,甚至质疑这种“我跪我有理”的心态会干扰正常的航空秩序。
如果将此次事件与另一同类事件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些相似之处。在不久前东航的另一航班中,也发生了旅客登机后跪地要求下机的事件。那次事件引起了民航局的关注并作出回应,强调扰乱秩序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东航客服则表示并不掌握具体情况。两次事件都凸显了航空安全与旅客诉求之间的冲突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服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