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在中美金融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是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一、会议概况
此次会议由中国副行长宣昌能和美国财政部助理财长奈曼共同主持,聚集了来自中美两国金融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会议在中国首都北京成功召开,时间为两天,即2024年1月18日至19日。参会部门包括中国财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中方机构,以及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美方机构。
二、讨论议题
会议围绕金融稳定与监管、跨境合作、可持续金融以及全球金融治理等核心领域进行了深入。两国代表就货币和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监管合作等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会议还涉及跨境支付、数据流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热门话题。值得一提的是,双方还听取了技术专家组关于银行业气候压力测试的汇报,展示了双方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共同关注。
三、会议成果
经过深入讨论,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推动务实合作,并计划后续会议。双方还就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达成了技术性共识。这些成果标志着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其他背景
此次会议是中美金融工作组机制下的第三次对话,旨在通过定期沟通管控分歧、深化合作。此前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成功举行,而后续的第四次和第五次会议分别定于2024年4月和8月在华盛顿举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页显示的时间为2025年,但经过多方核实,第三次会议的实际召开时间为2024年1月。
此次会议的召开,展示了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意愿和决心。双方代表通过深入讨论和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金融领域的合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