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与经过
在1937年7月7日的夜晚,日本驻华北驻屯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展开了一场军事演习。这个卢沟桥,可是个战略要地,连接着平汉铁路,是进入北平的交通咽喉。这场演习却成为了一段残酷历史的起点。
当时,日军谎称其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第29军坚决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在7月8日凌晨5点,日军竟然炮击宛平城并发动了进攻。中国守军第219团毫不畏惧,奋起反击。这场战斗一直打到次日,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其余全部英勇牺牲。
二、后续发展与全面侵华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的侵略步伐并未停止。他们在谈判期间持续增兵,最终在7月27日向宋哲元下达了撤军华北的最后通牒。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西苑等地,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北平在短短两天内沦陷。战火迅速蔓延至天津、廊坊等地,日军甚至出动飞机进行轰炸,华北局势全面失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决定全面抗战。中央在7月8日发出全国呼吁全民族抗战的电文。而在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讲话,标志着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外交部也对日本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全国迅速掀起了救亡运动。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七七事变不仅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更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这场事件让抗日战争从局部冲突升级为了全国性战争。中国的战场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主力,对全球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事变也激发了各阶层民众抗日救亡的决心,加速了国内政治力量的整合,为持久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要细节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当时所谓的“失踪”士兵实际上只是他们的二等兵志村菊次郎,而且在“失踪”的20分钟后就已经归队了。但是日军却选择了隐瞒真相,继续他们的进攻计划。卢沟桥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但在当时的战斗中,日军曾以炮击宛平县城为目标,最终使得中国守军被迫撤离。到了7月底,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6万余人,完成了全面侵华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