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宜宾市珙县,一个宁静的夜晚被地震的震撼打破。就在2021年11月17日23时36分,这片土地经历了4.7级的震动,它的穿透至地下13千米。此刻的震中,位于北纬28.14度、东经104.75度的交汇处,具体涉及沟边上、保圣村、瓦厂等村庄。
这场地震,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的挑战,更是对我们应急能力的考验。周边乡镇如中山乡、上罗镇、腾达镇等,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距离珙县县城约34公里,宜宾市约69公里,它的影响范围广泛,但我们的应对迅速而有力。
余震,是地震的延续。仅仅在主震发生后的6分钟,也就是23时42分,同一区域再次发出2.9级的呼喊。它的震源为10千米,虽然强度减弱,但依然警示着我们自然的威力。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与决心。基础设施是我们的骄傲。无论是高速公路如内宜、宜泸线,还是普通的公路,都在坚韧地承担着它们的职责。尽管农村公路有些路段面临少量落石的困扰,但并未阻断交通,依然畅通无阻。
与此关于人员的安全,我们也在时刻关注。目前暂未收到人员伤亡的报告,这是一个好消息。震中周边的县城通讯、供电正常,生活秩序井然。但部分居民反映房屋瓷砖掉落,震感明显,这也提醒我们灾害的细微影响不容忽视。
宜宾消防支队反应迅速,调集地震救援队待命。珙县专职队更是第一时间赴震中巡查,他们的行动是对我们安全的最好保障。
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区。近五年来,震中周边200公里内发生了近285次的3级以上地震。这其中最大的是两次6级地震,分别发生在泸县与长宁。而此次的珙县4.7级地震虽不是最强的地震,但也提醒我们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脆弱。而关于兴文县的4.1级地震则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此次地震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关注,但我们看到了救援人员的决心和公众的有序应对,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力量。